国际盲人节||警惕这些致盲疾病!


 

   

    2020年10月15日是第37个国际盲人节。国际盲人节又叫白手杖节,是一九八四年世界盲人组织在利雅德会议上确定下来的。2013年已拥有140多个会员国,中国是会员国之一,原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人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到4500万,中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视力残疾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人约550万。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对此,我院眼科主任柳洁平提醒大家,应积极关注眼健康,提高爱眼护眼意识,远离致盲危害。



致盲疾病有哪些?

14岁以下儿童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化病、视神经萎缩等。60岁以上老年人盲或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角膜疾病、高度近视等。

 

白内障

 人眼犹如一部照相机,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的镜头,而视网膜则相当于底片,白内障犹如照相机镜头混浊,导致光难以照射至底片,视网膜无法得到良好的图像。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盲人中约有半数是白内障引起的,随着人口增加和老龄化,每年新增的白内障盲人呈增长趋势,一般认为白内障不能被预防,但通过手术可将大多数盲人恢复到接近正常的视力。

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仅次于白内障,我国青光眼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是0.68%,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65岁之后,可达4%-7%。青光眼的致病因素主要和眼球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其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但早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因此,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为世界第三位致中度及重度视力损伤的眼病,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其他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吸烟,遗传,色素沉着程度,高血压,紫外线和非均衡饮食,目前认为戒烟可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
                                             角膜病

 

各种角膜病引起的角膜混浊也是我国致盲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感染所致的角膜炎症为多见,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角膜炎是减少角膜病致盲的重要手段。

 

儿童盲

 

儿童盲主要由维生素A缺乏,麻疹,新生儿结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眼病和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引起,应当加强宣传,注意孕期保健,避免近亲结婚,开展遗传咨询,提倡优生优育。
                                         屈光不正和低视力

 

我国是近视眼高发地区,由于配镜设施,经济和对近视眼的认识等因素,相当一部分应当佩戴眼镜的儿童不能及时佩戴眼镜,对此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屈光不正防治的研究,培训足够的验光人员,普及验光配镜设施,使屈光不正的患者得到及时恰当屈光矫正。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会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青光眼,导致严重的视力损伤,甚至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生活方式有关,合理控制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对于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有效的,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定期复查。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