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武安一院的铅衣女神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恰逢周日,对于没有重要疫情防控任务的女同胞来说,也许今天和家人团聚,能过上一个温馨的女神节。

 

 

        但就在今天,我院导管室安排了四台择期心脏冠脉手术。当第一台择期手术准备下台时,胸痛中心 ——急诊科接诊一名急性下壁心梗患者,紧急完善术前检查、谈话,单绕至导管室。1259启动导管室,导管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暂停后面择期手术,给急诊患者让台,分秒必争。术中造影右冠完全闭塞,当导丝通过球囊扩张时,出现再灌注心率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紧急干预抢救,并植入一枚支架,血管开通。下台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吸氧监护下患者安返病房。接着,她们又开始了其它三台择期心脏冠脉手术…… 

 

 

        疫情当下,我院科学部署安排,疫情防控和正常诊疗两不误。心内科被征用发热病区后,VIP心内科就承担起了我院心脏诊疗、手术的全部重任。科室的手术人员,一人生育避X射线,一人被征用发热门诊,就剩下两名女将。近期心血管患者就诊手术暴增,从心内科抽调两名手术骨干。 导管室护理、影像技术人员7名,1人驰援武汉,1人被调往急诊科,1人身孕5个月还坚守在岗位(X射线外围工作)。

 

 

        参与介入工作团队是24小时随时待命,白+黑的模式,只要病人需要,就得立即赶赴工作岗位。介入治疗,很多都是急诊手术,特别是心肌梗塞、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呼吸道大出血、急性脑梗塞等,这些都是在和死神赛跑,只有永不放弃的坚守,才能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条生命。无论是白天黑夜、休息还是节假日,无论是寒风料峭还是大雪纷飞,只要电话铃一响,他们就会出现在病人的身旁,为急救每一个高危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经常是一个急诊刚做完还没到家,一个电话又匆匆奔赴科室……他们以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帮助危重病人与死神赛跑,挽救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圆满的家庭。

 

 

       穿上这一袭厚重的铅衣,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死神的不畏惧。岁月静好,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争分夺秒,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他们用责任担起患者以性命相托的诺言,用博爱扛起厚重的铅衣一年又一年。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健康关系千万家,维系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牺牲自我的“铅衣战士”以消耗自身的健康为代价,赢得了病人的健康和快乐,正是这种大爱,镌刻了医学的圣洁、医学的高尚。 

 

 

       【链接】在导管室,介入治疗依靠医学影像设备做引导,利用穿刺和导管进行诊疗。对于病患来说,意味着只要穿刺一根血管,就可以治大病或者疑难杂症,而且只要局麻,具有准确、安全、高效、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优点。不过,对于参与手术人员来说,为病人带来健康的同时需要经年累月地承受辐射。手术中,DSAX射线发射源放置在床下,正对病人病灶,上方则是接收器。这意味着介入人员在手术中全程暴露在X射线的照射范围内。由于常年受到射线侵袭,相比同龄人,介入工作者往往头发掉得多、皮肤老化快,得肿瘤的几率也要比正常人高出很多。另外,由于眼睛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他们更容易患上白内障。为了防止长期站立导致的下肢静脉曲张,介入人员工作时也会选择穿上医用弹力袜。因为射线的缘故,这里的手术室被铅墙和铅玻璃包围,与世隔绝,连穿透力极强的射线,都被严实地关在手术室里。

       比起一般的手术人员,介入工作者多了几件装备:铅衣、围脖、铅帽......整套重约40斤,又闷又重,做完一台手术,身上就会被汗浸透,得脱下衣服,换一身干的。对于女同胞来说是一种挑战!这些在辐射环境下保护术者重点部位的装备,大约能挡掉70%-80%的射线。而每次介入手术差不多要1小时,复杂手术最长需要56个小时。通常在X射线照射下连续工作45个小时,就相当于连续拍了数百张X光片。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