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救治一名三支血管闭塞的心梗患者
2020-01-29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联合导管室成功救治一名三支血管闭塞的心梗患者。
患者王某,60岁,男性。十天前,偶有胸闷、咽喉痛、心绞痛等症状,服用药物休息片刻有所好转,后又反复发作。
接诊王某后,通过心电图检查显示急性前壁心梗。心血管内科团队随即探讨患者病情,需尽快进行手术开通血管。郭玉峰主任随即与家属沟通,在导管室的配合下,手术顺利开始。
造影显示,患者三支血管闭塞,猝死风险极高,王红刚副主任结合病史,怀疑本次犯罪血管是前降支。通过介入手术,开通血管后,顺利植入支架。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恢复情况良好。
问诊中,医生了解到,王某虽然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梗家族病史,却长期吸烟,已有40年的烟龄,医生说这是导致王某这次病发的主要原因。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猝死的人数超过50万!这其中既有老年人,也有青壮年,并且后者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春节之际谨防这些行为!
天天熬夜、过度疲劳、久坐不动、饮食不良、吸烟酗酒等等……这些都是引发猝死的行为,但还是有很多人正在做。
身体发生这些变化要注意!
猝死无法治疗,只能预防!
当身体出现下面这些信号的时候,说明你已经过于疲劳了,需要立刻休息调整,降低猝死的风险。
01眼底充血
眼睛上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对于大脑缺血、缺氧或血压变化非常敏感,用脑过度、视觉疲劳时,可能会有酸胀、干涩、痒痛、眼底充血等情况。
如果有持续超过5分钟的眼前发黑、视物模糊、眩晕等症状,可能提示脑部出血,建议就医检查。
02皮肤黯淡长斑
过度劳累、身体功能紊乱时,皮肤的新陈代谢能力也会随之变差。不仅会让皮肤加速老化,还容易使黑色素沉着,甚至长出老年斑。头皮也容易因为缺乏营养而干裂、瘙痒,头屑和掉发增多。
03大脑反应迟钝
大脑是最需要充足睡眠的器官之一,只有在睡眠时,大脑间质细胞才会露出空隙,方便脑脊液冲走废弃物,而长时间缺乏睡眠会让大脑反应迟钝。
国外曾有实验表明,人们3天不睡觉,大脑就会失去一定的协调能力;5天不睡觉会产生幻觉,对外界的感知力大幅降低,无法正常活动。
04关节酸痛僵硬
神经中枢调节着人体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当它处于放松状态时,肌肉和关节才能得到更好的休息和恢复。如果神经中枢因为过度兴奋而疲劳,人就会出现行走不稳、四肢麻木、全身乏力等问题。
另外,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关节会退化、韧带会松弛、肌肉会痉挛,也是一种过度疲惫的情况,将大大增加关节炎、滑膜炎、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
05食量骤增或骤减
一开始,疲劳会让人经常有饥饿感,容易因此暴饮暴食,反而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当过度疲劳严重影响到身体代谢功能时,又容易让人感觉迟钝,导致食欲严重下降、营养不良。
建议大家在疲劳时先补充少部分营养,等休息好了再恢复正常食量。
06呼吸短促不顺畅
疲劳会对心肺功能带来不利影响,从而降低全身的血氧循环效率。所以身体疲惫、衰弱的人常常会感觉胸闷气短,稍微运动就喘不上气,如果猛然进行剧烈运动,可能导致猝死。
07心律失常
当疲劳状态已经引发了心律失常,说明情况十分危险,随时都有可能突发猝死、心力衰竭或脑出血。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即使病症轻微,也不能排除因疲劳而骤然发作的可能。
防心梗,这3点你要记住!
01心梗症状多,胸痛别忽略!
胸痛的确是心梗发作的常见征兆,不过要注意“男女有别”。
①男性急性心梗发作:
持续前胸剧痛、大汗更为常见。
②女性急性心梗发作:
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胸痛、大汗等典型症状少于男性,而放射痛、恶心、呕吐、气短、乏力、持续后背痛、持续上腹痛及大、小便失禁更为常见。
③老年人急性心梗发作:
随着年纪增加,典型心肌梗死症状比例逐渐下降,而气短、持续上腹痛等不典型症状比例增加。
一般来说,胸痛超5分钟,甚至20分钟还没有缓解,就要当心是不是心梗!
0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平时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临床上经常看到年轻人抽烟、喝酒,不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这种情况就容易引发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虽然心肌梗死常见于高龄老年人,但是事实上年轻40岁左右的患者都有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03遇到急性心梗,正确急救能捡回一命!
如果怀疑心梗,赶紧拨打120,同时把门锁打开,给抢救提供时间。不要自己开车去医院,如果没有人陪在身边,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很可能错失最好的抢救时机。
除非了解自己病情,一般不推荐盲目用药,听从急救电话里医护人员的指导。
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是为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挽回生命的绿色通道。武安一院是国家级标准胸痛中心,是河北省县级医院第四家标准版胸痛中心、邯郸市唯一一家县级医院标准版胸痛中心,这不仅标志着我院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达到了国家级标准和水平,更主要的是可以让武安的老百姓有胸痛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快速救治,造福武安人民。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