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态‖耳鼻喉科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


         63岁的刘大娘一向身体硬朗,数月前她突然无故摔倒一次,第二天开始坐着或站着只要头向右侧一转动,甚至睡觉时身体向左侧翻身,立刻就会感到天旋地转,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

 

    为寻找病因,她先后跑到外地医院的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和骨科等就诊,做了脑CT和脑核磁共振、心脏彩超、血脂和血糖等各项检查,结果都没有发现显著异常。使用治疗眩晕的药物和抗凝药物也未见好转。

 

    辗转之后来到我院耳鼻喉科,根据主诉、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李彦娥主任判断刘大娘患的是耳石症,随即为其进行耳石手法复位。

    在前庭功能检查室,让刘大娘慢慢平躺在治疗床上,一边进行红外视频眼震图检查,一边引导他坐直、平卧,并将头颈向左向右做一定角度的转动。当刘大娘头颈和身体向右转动时,眩晕突然发作,双眼球震颤。在接连做了几个仰卧、起坐、头部转位后,刘大娘慢慢地从左边起身。他担心会像往常一样有天旋地转的感觉,然而却没有发生。缠绕了她半年多的眩晕,终于治好了。

 

    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简单易行,无创伤,疗效显著。手法复位是将耳石移出半规管,如有复发,可以再次手法复位。复位后,患者需要睡高枕48小时,避免向患侧卧位。如经多次治疗仍不见好转,应进一步检查除外颅内病变。

 

链接:

    人的内耳有负责听力和维持平衡两个功能。内耳中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其表面镶缀着许多像钻石一样的碳酸钙结晶,俗称为耳石。当某些因素导致耳石脱落下来时,它就会像沙尘一样在内耳中漂浮。如果漂移到半规管内,就会影响人体平衡的功能,引起眩晕,俗称耳石症。耳石症,医学上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此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约占眩晕门诊的20%

 

    耳石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年老、內耳供血不足、头部受到震动、中耳炎等因素有关。从目前医院接诊的患者来看,不少患者曾经走过弯路,大多数病人往往以为自己患了颈椎病、内耳眩晕症或脑供血不足等。

 

    耳石症主要表现:患者头部转动到某一位置时出现短暂旋转性眩晕。最常见的是从床上坐起、躺下、左右翻身、弯腰以及抬头时出现眩晕,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分钟,当头部位置固定后眩晕会好转。采取眩晕诱发体位时,患者会出现眼球旋转性或水平性震颤。眩晕时可伴有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语言和行走障碍。病情多可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个别患者也可持续数年。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