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推广||远端桡动脉穿刺术让“介入”患者更轻松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采用国内新技术——远端桡动脉穿刺术又一次成功完成了一例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据悉,自去年9月以来,该科采用同样技术已成功完成了近200例介入手术,这标志着我院介入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据了解,最初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往往采用股动脉入径,术后病人要求绝对卧床24小时,右下肢制动,给患者术后的大小便带来不便,此后采用近端桡动脉入径完成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术后下肢活动不受限,克服了股动脉入径的缺点。

 

  但是,临床上近端桡动脉有5%-33%的术后闭塞率,给今后的介入治疗带来了不便,并且,术后拔除鞘管后应用止血夹,需要8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拆除止血夹。

  常规桡动脉穿刺位于腕曲侧横纹近端2-3cm处,其近端分为掌侧掌浅支动脉及背侧走形的远端桡动脉。掌浅支与尺动脉分支形成掌浅弓,远端桡动脉与尺动脉分支形成掌深弓。远端桡动脉穿刺最佳部位为“鼻烟壶区”此部位寻找很简单,充分伸展拇指,在母长伸肌腱及母短伸肌腱与伸肌支持带形成一凹,即“鼻烟壶区”。此区远端桡动脉相对粗大固定,且位于拇指动脉近心端,即使出现桡动脉闭塞并发症时亦不会影响拇指的供血。

 

   近年来,远端桡动脉穿刺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不仅术后压迫止血时间短,大约4小时后即可拆除压迫,而且不需要止血夹的费用,仅这一项费用每年可节省耗材最少10万元。

 

  术中,患者手部位置放更符合生理状态,患者舒适,如果采用左手穿刺,可以把患者的左手放置在肚脐上,可以减少术者弯腰操作动作,减少X射线曝光的时间,这是一个患者受益、术者舒适、医院减少耗材占比的三方面赢利的事情,今后需要广泛开展,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链接:

     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目前拥有床位40张,医护人员27名,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3名,拥有飞利浦中心心电监护仪10台,可同时监测10位重症病人,遥测心电2台,可同时监测16位住院病人的心电变化。另科室还能进行动脉硬化检测、有创血压监测、24小时无创血压监测。心血管内科设置有CCU重症监护病房,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飞利浦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除颤仪等急救设施配套齐全。

    全部医护人员5人到北京阜外医院、2人到北京安贞医院其他人员到北京301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北京海军总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河北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并长期与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天津泰达心血管医院保持技术与业务上的协作。

    标准版国家胸痛中心于2017年8月启动,2018年6月通过了认证,2018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绕行CCU直接PCI手术近百例,2019年达到了150余例。心血管内科是国家心血管中心阜外医院高血压和心衰医联体合作单位,每年收治高血压及心衰患者近千例,目前正在申请国家高血压及心衰中心认证。

    心血管内科电话:5857773

相关下载